
学校坚持以科研推动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,以科研反哺教学。学校科研以社会需求为动力,坚持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,紧密围绕学校教学与人才培养定位展开,取得显著成果。近五年,学校可支配科研经费总额达到1.51亿元,稳居广东省同类院校前列。

科研平台
学校持续推进科研创新平台建设,加强公共平台建设,积极融入和支撑地方科技创新体系,不断开放已有的各级科技和社科公共技术创新或服务平台,积极发挥公共服务平台的社会职能,共有各级各类研究平台及机构67个,其中国际合作平台2个、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1个、省部级科研平台5个、市级科研平台14个等。学校依托现有的科研平台,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加大投入,持续引进先进仪器设备,积极进行实验教学的探索,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创新能力。
2
国际合作平台(个)
1
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(个)
5
省部级科研平台(个)
14
市级科研平台(个)
4
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(个)
2017年,学校被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指定为“一市一高校海洋经济研究支持体系建设高校”。2018年,学校与欧洲科学院院士院士、意大利特伦托大学教授Fausto Giunchiglia签订合作协议,建立Fausto Giunchiglia院士人工智能研究室,深度开展人工智能、大健康等领域合作研究;成立了珠海首家为解决中小微企业共性技术而成立的新型研发机构“珠海市吉珠中小企业先进技术研究院”;2020年,学校阿里云大数据应用学院入选广东省第二批示范性产业学院名单,我校是同类院校中唯一入选该批次名单的院校;2021年,学校获批设立广东省博士工作站;获批设立广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。
科研成果
学校科研工作按照“统筹规划、整合集成、突出特色、务求实效”的原则进行规划、建设和管理,积极探索并逐步建立了“市场需求引导、多元化投入、开放共享、协同发展”的管理机制,取得了一系列较有影响力的成果,明显提升了自身竞争力和影响力。仅2019-2020年,学校共获得国家艺术基金1项,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,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科研平台和项目4项,广东省教育科学“十三五”规划研究项目3项,广东省科技厅国际科技合作领域“协同创新与平台环境建设”项目1项,均居广东省同类院校前列。
1
国家艺术基金(项)
3
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(项)
4
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科研平台和项目(项)
3
广东省教育科学“十三五”规划研究项目(项)
1
广东省科技厅国际科技合作领域“协同创新与平台环境建设”项目(项)
近五年,学校为区域400余家企业提供了近8100次检测服务,解决技术难题120余项,被政府或行业协会采纳的高质量咨询报告22份,与企业签订横向科研项目252项,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和创新成果奖5项、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。2017年学校被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认定为“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”。
8100
为400余家企业提供检测服务近(次)
120
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(余项)
22
被政府或行业协会采纳的高质量咨询报告(份)
5
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和创新成果奖(项)
2
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(项)